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是国内主要的血液病诊治中心之一,先后建成国家血液专科医师进修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血液学临床医学中心、江苏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临床和科研平台,医疗、护理和临床检验团队规模达400人以上,设有本部常规治疗床位232张,移植净化舱46张,移植后病房床位300张,规模国内领先。2017年门诊就诊患者逾10万例次,收治入院患者1万余例次,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651余例,开展CAR-T细胞治疗等新技术300余例次,患者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临床血液学科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注重亚专科的建设发展,已建成包括出凝血疾病、白血病、红细胞疾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儿童血液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专科护理团队等亚专科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处于国际前沿的临床和学术成果,近五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临床科研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广泛认可。
1.出凝血疾病团队
组长:阮长耿
阮长耿院士领导的出凝血诊疗团队致力于出凝血疾病的诊治和转化研究。该团队以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为依托,拥有较为完备的出凝血疾病检测设备和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建立了各类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的诊断流程,并且牵头制定了血管性血友病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6月,在阮长耿院士倡导下,出凝血诊疗团队建立了出凝血疾病亚专科病房。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方法;2.血管性血友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研究;3.血友病患者综合预防及并发症处理;4.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治;5.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精准诊疗。相关研究获得科技部“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资助。在Nature、JAMA Oncol、J Clin Invest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2.白血病团队
组长:陈苏宁
白血病研究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特色优势领域。研究团队主要从事揭示白血病发病机制、建立白血病标准诊断、探索白血病新治疗方法、构建白血病预后分级体系研究。成绩包括,自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建立染色体R显带技术,到目前建立了国内领先的二代测序平台,实现了对白血病的MICM精准诊断;自上世纪80年代设计HOAP方案治疗白血病及探索APL的诱导分化治疗,到目前牵头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 寻找靶向治疗、CAR-T治疗等新治疗方法;从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白血病新亚型——寡克隆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伴特异性染色体易位的治疗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到建立苏州血液SH系列细胞系,再到目前深入探索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支持, 在Blood、Leukemia、Haematologic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课题组成员当选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及省级学会委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圣安东尼-EBMT成就奖、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和多个省部级奖项,培养省部级人才多名。
3.红细胞疾病团队
组长:苗瞄
红细胞疾病亚专科专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疾病及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依托于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国际MDS基金会卓越中心等研究平台,在上述血液病和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及国际前沿水平。针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及MDS患者,根据其发病机制及患者状态实行系统分层、优化精准治疗,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微移植及靶向精准长程维持治疗等多种治疗策略。SAA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无病生存率高达80%以上。本中心为国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NH例数最多的单位。鉴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率高、长期生存率低,我们对预处理方案及移植方式进一步改良,采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联合供体骨髓间充干细胞输注,使植入率及根治率明显改观。针对移植前HLA-I、II类抗体及血小板抗体采取免疫治疗降低植入失败率。与实验室共同开展端粒长度、TPO水平检测及先天性骨髓衰竭疾病基因检测等新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 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及新技术引进奖多项。亚专科成员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委员、中国MDS/MPN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组长单位)等全国性学术组织职务,参与制定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及卫健委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路径。
4.淋巴瘤团队
组长:吴德沛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各类淋巴瘤的规范临床诊疗,主持和参与国内外淋巴瘤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及实施,深入探讨淋巴瘤发病机制及耐药机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临床转化。主要研究方向:1.靶向淋巴瘤肿瘤微环境和免疫调节机制的新疗法;2.研究肿瘤信号通路参与淋巴瘤发病的机制;3.调控miRNA及原癌基因表达逆转淋巴瘤化疗耐药机制研究。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基金)等支持。在Blood、Cancer Research、JBC、Cell Cycle、BBM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参加美国ASH 血液年会交流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课题组成员入选姑苏卫生人才计划柔性引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及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卫生青年拔尖人才。
5.多发性骨髓瘤团队
组长:傅琤琤
成立于2012年,每年收治新发骨髓瘤患者200余人;国内较早设立日间病房,近年来收治共计5000人次。自成立以来骨髓瘤亚专科开展了多项高水准临床研究,并开展了多项具有本中心特色的临床技术。自2012年起开展硼替佐米的皮下注射研究发现皮下PAD方案通过将硼替佐米由静脉推注改为皮下注射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但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并且首先进行了单中心的皮下注射PK/PD项目,有助在中国成功批准了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的适应症。2015年起开展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阿霉素分别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我中心以BUCY代替马法兰方案作为Auto-HSCT改良预处理方案研究,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参加了伊莎佐米、卡菲佐米、来那度胺、泊马度胺、CD38单抗、HDAC抑制剂等多个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尤其表达靶向 CD138/BCMA等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CAR-T)治疗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在2017年美国ASH 会议进行了大会口头发言。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也在开展RCD及PCD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2016年起我们采用中心十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和外周血MRD的监测可以达到10-5的敏感性。FISH, 基因芯片和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实现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子诊断并指导临床评估预后。对于耐药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研究有助于发展精准个体化治疗。本中心与我院影像科合作,引入全身低剂量CT技术和全身DWI磁共振技术,并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明确骨破坏情况,协助诊断与作为疗效评估的参考。我中心参与了2017年多发性骨髓瘤中国专家诊疗指南和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M蛋白相关疾病的专家指南的制定和说明。目前正积极参与和研发靶向新药,新型单抗和细胞治疗的研究。
6.儿童血液病团队
组长:胡绍燕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成立于1959年,是国内最早开展儿童白血病治疗单位,是江苏省唯一的小儿血液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组副组长和省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组组长单位,曾获得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人文科室”、江苏省教科系统“工人先锋号”,并荣获2018年“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科室医护人员共90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23人。目前拥有4个病区,核定床位150张。诊治方面设有7个亚专科: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白血病(AL)、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嗜血细胞综合症、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非恶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出血与凝血性疾病包括各类血友病、假性血友病、VitK 缺乏的凝血异常等;各类实体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脑肿瘤等;先天免疫缺陷病和遗传代谢病;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与CAR-T治疗;舒缓治疗。在国内最先开展儿童白血病MICM分型检测,并开展了基于病人危险程度的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承担着全省近半数儿童AL病人的诊疗。近年来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自体移植、脐带血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资质,移植中心每年完成移植病例数近百例,患儿来自全国各地,是省内儿科唯一独立完成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单位,移植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9项,江苏省“科教兴卫”重点人才资助课题1 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0项,省人才资助课题3项,11项市/厅级课题。获得8项省级和市厅级奖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
7.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
组长:吴德沛
本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46 间百级层流净化病房,年移植病例超过650例,是全国第二大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在吴德沛教授带领下,中心一直以患者需求为研究方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患者3年总生存率接近70%,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1.优化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创建单倍体供体与第三方脐血共移植的双重移植体系;2.改良预处理方案,探索复发挽救新方法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细胞治疗与移植技术的结合,提高移植成功率;3.在移植后并发症防治,特别是移植物抗宿主病方面进行持续攻关,创建了安全有效的移植后并发症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提高了移植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科技部973研究专项等经费支持,研究成果在Leukemia、Blood、JCO等专业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统编教材4 部,吴德沛教授是内科学教科书移植章节的撰写人。2010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申报材料获得2016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015 年本团队获得移植领域权威奖项——圣安东尼-EBMT成就奖。
8.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管理团队
组长:吴德沛
课题组主要从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研究,通过多种免疫调控机制,促进移植后受者免疫重建,并有效介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发现并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的生物标志物,调查分析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的高危因素,早期识别高危患者,预防疾病发生;揭示急慢性GVHD等多种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疗策略和药物,创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完整的诊疗体系。主要研究方向:1.研究受体及移植物免疫调控机制,进行个体化免疫调控,促进免疫重建,有效介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2.研究移植后代谢生物标志物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发现预测疾病发生及预后的优良生物标志物;3.研究急慢性GVHD 等多种移植后并发症的信号通路揭示其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疗策略和药物;4.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联合的临床研究,探究移植后并发症的循证医学证据,创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完整的诊疗体系。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项目等支持。在Blood、BBMT、JCI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课题组成员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获得“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等荣誉称号。
9.血液专科护理团队
组长:朱霞明
护理团队作为血液病治疗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目前共有7个病区9个护理单元,护士人数达236人。1999 年我院血液科创立了国内首个消毒无陪护理病房,并伴随着科室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和精进,临床实践证明,此举措有效降低了血液病病人外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血液病护理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护理方面,全科护理人员团结一心、不断创新,成绩斐然。近年来,其护理科研相关研究获得苏州市民生科技项目;并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一项。每年在国内各大权威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 博览众长,厚积薄发,2012年我科开拓了中法血液护理交流之路。迄今为止已有多名血液病专科护士加入了欧洲血液骨髓移植护理协会(EBMT Nurse Group)并进行互访,为提高血液病护理整体水平搭建了国际舞台,2018年7月在第六届中法血液高峰论坛会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由朱霞明作为总护士长的护理团队获得“圣安东尼-EBMT杰出护理团队”的荣誉表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血液病护理团队的风采。